很多人讀佛經根本沒抓重點.
比如楞嚴經卷五,卷六,有文殊菩薩代世尊評定,二十五位阿羅漢,跟大菩薩的修持方法,已評定戒律非究竟的修持方法,其中有一段
持犯但束身  非身無所束
 元非遍一切  云何獲圓通
這裡表示,戒律無法偏及一切處所,怎麼能得到圓通呢?

後來有講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,為諸法門第一.
這裡就很難懂,為何講耳根圓通,楞嚴經反而要推薦楞嚴咒?
這是因不管是文殊師利菩薩,觀世音菩薩,累世都是修持神咒,也就是陀羅尼而成就的.
不然也不會有人唸楞嚴咒,唸久了,自然戒除淫欲,這是因持咒持久了,自然攝心為戒,你不想持戒,自然日久功深,絕對讓你持戒,當然殺,盜,淫,妄,酒,自然不再容易發生.
如果楞嚴經要倡導小乘的持戒,何必去弘揚大乘的持咒法門?
佛豈有可能會自打嘴巴,明明講的是大乘佛經,卻去講小乘法門的好?
如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中有一段...
說此語時,會中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
優婆夷五千人等,即從座起,禮佛而退。
所以者何?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,未得謂得、
未證謂證,有如此失,是以不住。
世尊默然而不制止。
爾時佛告舍利弗:「我今此眾,無復枝葉,
純有貞實。舍利弗!如是增上慢人,退亦佳矣。汝今善聽,當為汝說。」
這表示一開始要講大乘佛法,一般世人會很難接受.
另一段
佛告舍利弗:「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,
諸有所作,常為一事,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。
舍利弗!如來但以一佛乘故,為眾生說法,
無有餘乘,若二、若三。舍利弗!
一切十方諸佛,法亦如是。 「舍利弗!過去諸佛,以無量無數方便,種種因緣、譬喻言辭,
而為眾生演說諸法,是法皆為一佛乘故。是諸眾生,
從諸佛聞法,究竟皆得一切種智。 「舍利弗!
未來諸佛當出於世,亦以無量無數方便,種種因緣、
譬喻言辭,而為眾生演說諸法,
是法皆為一佛乘故。是諸眾生,從佛聞法,
究竟皆得一切種智。 「舍利弗!
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,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,
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,種種因緣、
譬喻言辭,而為眾生演說諸法,
是法皆為一佛乘故。是諸眾生,從佛聞法,
究竟皆得一切種智。 「舍利弗!是諸佛但教化菩薩,
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,
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,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。

舍利弗!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。諸佛如來言無虛妄,無有餘乘,唯一佛乘。
http://www.cbeta.org/result/normal/T09/0262_001.htm
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
比丘當知。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。如其志樂小法深著五欲。為是等故說於涅槃。是人若聞則便信受。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。若有多眾。欲過此道至珍寶處。有一導師。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。將導眾人欲過此難。所將人眾。中路懈退白導師言。我等疲極而復怖畏。不能復進。前路猶遠。今欲退還。導師多諸方便。而作是念。此等可愍。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。作是念已。以方便力。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。化作一城。告眾人言。汝等勿怖莫得退還。今此大城。可於中止隨意所作。若入是城快得安隱。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。是時疲極之眾。心大歡喜歎未曾有。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。於是眾人。前入化城。生已度想生安隱想。爾時導師。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惓。即滅化城。語眾人言。汝等去來寶處在近。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。諸比丘。如來亦復如是。今為汝等作大導師。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。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。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。便作是念。佛道長遠久受懃苦。乃可得成佛。知是心怯弱下劣。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。若眾生住於二地。如來爾時即便為說。汝等所作未辨。汝所住地近於佛慧。當觀察籌量。所得涅槃。非真實也。但是如來方便之力。於一佛乘分別說三。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。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。此城非實。我化作耳。
http://www.cbeta.org/result/normal/T09/0262_003.htm
真的要走正確的路,還是要修大乘佛法,但一開始為度眾生,佛只好先講小乘佛法,等眾生走上修行路時,再度化眾生走上大乘之路.

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506000016KK02132

arrow
arrow